您的当前位置:头癣 > 头癣病因 > 楝科川楝子
楝科川楝子
川楝子拼音名:ChuānLiànZǐ
别名: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基源:为楝楝属植物川楝的果实。
川棟的果实称川棟子。川楝则强调主产于四川。
金玲:川楝子如小铃,熟则黄色。名金铃,象形也。
采收加工:11-12月果皮呈浅黄色时采摘,晒或烘干。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化学成分:本品含川楝素、楝树碱、山奈醇及脂肪油等。
药理作用:本品有利胆、兴奋肠道平滑肌、镇痛、抗菌、抗炎、抗肿瘤、抗肉毒杆菌中毒等作用。
1.用于肝郁气滞诸证之胸脘胁肋疼痛,以有热象者为宜。临床常与延胡索同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金铃子散;如脘胁疼痛日久,肝郁化火,阴血受伤者,可与生地、当归、枸杞子同用,以滋阴养血,柔肝止痛,方如《柳州医话》之一贯煎。
2.用于疝气疼痛,常与乌药、橘核、青皮等同用,可增强止痛效果;如疝气寒湿较甚者,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木香等配用,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如《医方集解》之导气汤;如疝气瘕聚而见阴伤者,亦可于养阴药中加入本品应用。
3.用于虫积腹痛,取其驱蛔作用。常与其他驱蛔药如使君子、芜荑、鹤虱等同用;治小儿蛲虫而致肛门作痒者,可用川楝子与生艾煎汤熏洗肛门,以杀虫止痒。
此外,川楝子研末用油脂调膏,涂擦患处,还可治疗头癣,煎汤后,先熏后用药水泡洗,可治冻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煎汤熏洗。
川楝子炒用行气止痛力强,生用疗癣杀虫作用为好。
注意:本品不宜过量及久服,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死亡等副作用。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禁服。
中毒:口服川
楝子果实6—9个,种子30—40粒即可引起中毒,快者于半小时内发生,一般4—6小时出现中毒症状,如腹痛呕吐,心悸眩晕,呼吸紧迫,神志恍惚,狂躁多疑,视物模糊,心动过速等。少数出现黄疽,中毒性肝炎或肾功能衰竭,更严重者不省人事,四肢抽搐,便血,尿血,昏迷,直至中枢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