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头癣 > 头癣病因 > 开学季,注意8种校园传染病
开学季,注意8种校园传染病
又到开学季,新同学老同学陆续回到学校的怀抱,开始踏上新一学期的求知之路。虽然,学校是知识的宝库,但它也可能是细菌源。
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学校是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的“温床”。研究人员发现,教室的物体表面上细菌最多,这些场所拥有的细菌比在律师办公室的细菌量高20倍,比在医生或电视制片人的办公室中发现的细菌量高7倍。教室中大部分细菌来自生病的孩子。
新英格兰大学助理医师MarkBrady等为此进行专题讲座,普及值得重视的学龄期易患的校园传染病相关知识,Medscape并对此进行了报道,其中包括8种常见的校园传染病:头癣、手足口病、猩红热、细菌性结膜炎、腮腺炎、水痘、百日咳、和流感。
头癣
图片来源: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
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头癣好发于儿童,传染性较强,易在托儿所、幼稚园、小学校及家庭中互相传染。头癣的治疗必须服用抗真菌药,其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固醇、麦角甾醇的合成过程,或使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抑制和杀伤真菌细胞。
手足口病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
利巴韦林气雾剂可以高效预防手足口病,这种广谱的抗病毒药十分安全,而且可以杀灭多种病毒,包括EV71病毒,同时独特的喷雾剂剂型,可以直接作用与口、鼻咽喉处,因此起效迅速,同时局部药物浓度高,因此疗效也更确切,对儿童副作用小。
猩红热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目前,猩红热尚没有可供预防的菌苗,因此,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应在春夏季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细菌性结膜炎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细菌性结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眼结膜炎症。多见于致病菌的侵害强于人体的防御机能或人体的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如干眼、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预防细菌性结膜炎应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等;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如手帕、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避免使用病人使用的滴眼液。
小儿腮腺炎
图片来源:美国CDC/HeinzF.Eichenwald博士
病原体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直径约有90~nm,系RNA病毒,属副粘病毒。此病毒具有V抗原(病毒抗原)和S抗原(可溶性抗体),感染后1周在患者体内可出现S抗体,2周内达高峰,以后渐下降,可持续存在6~12个月,此抗体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V抗体出现晚,病后2~3周才可测得,4~5周达高峰,2年后仍可测出,此抗体对病儿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预防腮腺炎的有效做法就是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另外,在疾病高发期,还可让孩子预防性的口服板蓝根冲剂。
水痘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接种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水痘发生,对于从未患过水痘的易感者来说,应该尽快接种水痘疫苗,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应当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衣被。
百日咳
图片来源:美国CDC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声及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未经治疗可迁延2~3个月。故有“百日咳”之称。早日注射百日咳疫苗可以有效的保护婴儿,但是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防止。因为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一旦同学中有人患上百日咳,就要格外小心了。
流行性感冒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因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前期更应该使用一些诸如信韦林的抗病毒药物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