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头癣 > 头癣饮食 > 医院年冬病夏治三伏贴

医院年冬病夏治三伏贴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三伏贴渐渐深入人心,但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为所动,认为小小的三伏贴没有什么作用,其实不然。三伏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医院采用中科盛元新一代中药贴敷绿色疗法,针对不同症状的疾病,选用不同的药材、贴敷不同的穴位,达到治疗为目的的一种绿色诊疗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有效成分经皮肤渗透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以达到靶向治疗人体的各类疾病的绿色疗法。

三伏贴治病,强身于一体

三伏贴是什么?它根据中医的“天人合一”、“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原理,利用三伏天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人体腠理疏松开泄之时贴敷温阳散寒之药物,药物吸收后通过经穴的放大效应作用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虚寒病证之目的,同时亦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有点儿不明白:既然三伏天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气血旺盛,为什么还要贴敷药物以温阳补气,散寒消阴呢?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小自然”,如果阳气不足,可以借助天地这个“大自然”之阳气以补充,达到“引阳消阴”之目的,这就是三伏贴治法的基本原理。

冬病夏治,三伏贴就是这么神奇

三伏贴对调治冬病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是其核心所在。

什么是冬病?“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疾病,泛指所有阳气不足、正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比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痛症、妇科疾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

在夏季,人体阳气旺盛、气血充盈、经络通达、穴位敏感,人体的汗毛孔也会张开,此时就特别容易把体内的寒邪排出来。刺激经络穴位,效果会更加理想。

三伏贴适用范围

儿科疾病:消化不良、腹泻呕吐、便秘、发烧、流行性感冒、肺炎、支气管哮喘、咽炎、扁桃体炎、风寒(热)咳嗽、厌食症等。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泻、呕吐、食管炎、胆囊炎、胃炎、胃痛、肠炎等。

  疼痛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跌打损伤等。

五官科: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鼻炎、耳鸣、面瘫等。

呼吸系统: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肺气肿、肺炎等。

妇科疾病:乳腺炎、盆腔炎、附件炎、痛经、宫颈炎、月经不调、宫寒、子宫内膜炎等。

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勃起异常、性功能障碍、体虚、尿频尿急、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皮肤科:牛皮鲜、皮肤瘙痒、水痘、风疹、头癣、带状疱疹、青春痘、湿疹等。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前应清洁皮肤,当天不宜洗澡、游泳、吹空调等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0.5-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

                                                  

年“三伏贴”什么时候贴

                  

“三伏天”是从“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每一伏开始后的前三天进行贴敷效果最佳

伏前:7月06日--7月15日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04日

加强:8月0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8月25日--9月04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su.com/txys/13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