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头癣 > 头癣诊断 > 真实故事村里的四寡妇,她一生辗转,颠
真实故事村里的四寡妇,她一生辗转,颠
文/醉眼看人间
全文共字
四寡妇
三寡妇在六十八岁那年,又成了寡妇。
自此,她再没有改嫁。她的绰号,也最终定格成了四寡妇。
她是带着“四寡妇”这个不怎么中听的绰号入土的。
1
四寡妇原名秀琴。
秀琴的第一段婚姻,源于一场不幸的换亲。
她的哥哥,一个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汉子,到了成家的年龄,媳妇迟迟没有着落。
父亲做主,媒人牵线,秀琴嫁给了孙秃子。
一个头上遍布着疙疙瘩瘩头癣的男人。
而孙秃子的妹妹,一个水灵娇嫩的女孩,则成了她的嫂子。
可怜两个女孩,心中虽万般委屈,可又束手无策,只好哭哭啼啼地顺从了家中大人的意愿。
嫁过去后,秀琴一直不愿跟孙秃子同床共枕。
所以,婚后数年,肚子平展如初,不见动静。
那年,秀琴母亲六十大寿,孙秃子携贺礼前往,席间喝得大醉,口中对媳妇很是不满。
满堂宾客见了,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秀琴听了,眼含怒气,可当着众人不好发作,只好暗暗踢打孙秃子的脚。
孙秃子装作浑然不知,继续嘟嘟囔囔,骂骂咧咧。
宾客散尽后,母亲把女儿拉到一边,好言劝女儿说,木已成舟,早早认命,不然家无宁日。
秀琴默不作声,眼睛死死剜瞪着一旁一脸窃笑的孙秃子。
第二天一早,秀琴娘家收到噩耗,孙秃子落水而亡了。
原来,那天秀琴和孙秃子一起回家,途经一木桥,秀琴走在前头,孙秃子跟在后头。
许是尿急了,孙秃子扶着栏杆往大河里撒尿,尿没撒尽,人就一头栽了进去。
秀琴听见声响时,孙秃子早没入河底。
被捞上来时,孙秃子已咽气。
事情是秀琴号陶着讲给众人的。
孙秃子走了之后,秀琴守到“五七”,就改嫁走了。
2
秀琴“走”得不远。
出门,走出巷子,左转第三家,就是她改嫁的人家。
家里的主人姓陈,名二壮,是村子里的头号人物。
二壮其兄在镇上任职,他跟着沾光,成了村里能够呼风唤雨的角色。
秀琴刚来我村时,二壮就对她垂涎不已,奈何妻子尚在且性子暴虐,他不敢造次。
去年,妻子害病走了,二壮“鼓盆而歌”,明里暗里没少跟秀琴勾搭。
两家耕地搭界,村人时常看到两人同时下地同时收工,尤其是地里长着大庄稼的时候,两人更是挤眉弄眼,前后脚相跟着一齐没入隐秘的庄稼深处。
二壮虽年长秀琴十几岁,但一离开孙家,秀琴就迫不及待地扑进了陈家的大门。
在那里,不出一年,秀琴就诞下一男婴。
起初,众人猜测这孩子是孙秃子的遗腹子。
后来,孩子越长越像二壮,关于孩子身世的各种猜测才渐渐“尘埃落定”。
他就是陈二壮的骨血,板上钉钉,没跑!
中年得子,陈二壮对这个孩子尤为宠爱。
孩子日益骄纵,不好好读书,初中没读完,就撂挑子回了家。
从此,成了游手好闲之徒。
孩子过了二十,眼看该成家了。二壮本想一鼓作气,给孩子盖起房子,物色个媳妇。
没承想,自己却因为一场车祸,一命呜呼。
肇事者一跑了之,至今没有下落。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新房和彩礼,成了压在秀琴心头的两座大山。
二壮走后一年,秀琴见孩子大伯无心资助孩子娶亲,就又改嫁了。
这时,她已被村人取了“二寡妇”的绰号。
3
这一次,秀琴“走”得稍微远了一点。
出陈二壮家的黑漆大门,往东直走,路过一片榆树林子,左拐,看到一座凌乱不堪的土坯房子,那就是她新的落脚之地了。
房子的主人,人送外号“鸡毛三”。
鸡毛三,家中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哥哥皆已成家,他年过五旬,依旧光棍一条。
秀琴之所以相中鸡毛三,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鸡毛三家里东屋床头柜子底部,那张红皮存折子里,有点儿东西。
这点儿东西,可以帮秀琴的孩子,起新房,下聘礼,宴宾客。
鸡毛三这人算不上聪明。
秀琴软话一说,红酥手一勾,鸡毛三就“倾囊相授”。
孩子成家了,鸡毛三的家底也掏尽了。
一句温热的“爸”都没有听到,鸡毛三就被秀琴的孩子扫地出门。
而秀琴,自始至终连个“谢”字都没说。
她所奉献的,只是半年的同床共枕。
孩子婚后带着媳妇进城打工,生了孩子后,秀琴也跟着过去了。
鸡毛三的这段婚姻,就这样戛然而止,真是“譬如朝露”。
鸡毛三傻眼了,望着曾经喧闹过一阵子,而今无比沉寂的院子,他欲哭无泪。
那以后,鸡毛三郁郁寡欢,不出两年,就面色蜡黄地走了。
于是,秀琴成了众人口中的“三寡妇”。
4
秀琴在城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因为挣不来钱,儿媳对她没啥好脸色。
高兴了,叫她一声“妈”,不高兴了,没少恶狠狠地骂她“死老太婆”。
为了不受这个闲气,秀琴经人介绍,干起了保洁。
在这期间,她结识了一老汉。老汉年逾古稀,之前是学校里的老师,退休金不菲。
老汉早年丧偶,一直是一人独居。
一来二去,两人渐生情愫。在媳妇的撮合下,秀琴嫁了过去。
老汉说,儿女都那么大了,婚事就不用操办了,证也不用领。往后,你照顾我,我给你钱花。
秀琴欣然应允。
从此便在老汉的家中住下了。每月,给儿媳送去一些财物。
儿媳喜不自胜。
时间过了两年。老汉肺部查出问题,化疗后,没有好转反而恶化。
退休金花光后,老汉撒手人寰。
据说,老汉留有遗嘱,财产儿女均分,没有秀琴的份。
秀琴悲愤交加,摔门而走。
从此,她又成了寡妇。
这事传到村里,她的绰号又有了更新,晋升为“四寡妇”。
晚年,秀琴被儿媳赶出了家门。
秀琴无处可去,靠在街上乞讨度日。娘家哥嫂知道后,将她接了过去。
秀琴是在娘家走的。
走的那年,她刚到古稀之年。算不上长寿,也不算夭寿。
丧事办得潦潦草草。
她一生辗转,颠沛流离。是个可怜人,也是个可恨人。
不管可怜还是可恨,不管世人同情还是谩骂,她都听不见了,她也不在乎了。
她已然走了。
——END——
#乡土散文#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